今天是:

通知公告
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通知公告

枣庄共青团2020年工作要点

2020/3/13 15:21:14 来源:admin 点击:2710

2020年全市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团组织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,以服务“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”为主线,聚焦聚力强化思想引领、深化青春建功、促进青年发展三大重点任务,突出改革攻坚、全面从严治团两大保障,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助推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,为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枣庄篇章贡献青春力量。

一、聚焦主责主业,提升青年思想引领力

1.旗帜鲜明讲政治。持续深化“青年大学习”行动,聚焦群体特点、坚持分类指导,实现网上主题团课覆盖面、参与率“双提升”,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。做深做实“青年讲师团”工作,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,在讲师遴选、队伍管理、组织宣讲、效果评估等方面形成闭环,年内开展不少于40场宣讲活动。牢固树立“全团抓学校”理念,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,大力推进中学生团校试点工作,培养一批青年政治骨干。

2.注重价值观塑造。加强制度自信教育,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统揽,广泛开展党史国史、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,切实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。加强仪式教育,深化“青春心向党·建功新时代”主题宣传教育活动,用好榜样引领,注重以文化人,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坚持实践育人,突出公益属性,充分发挥市青年发展中心、市青少年宫等团属主阵地作用,抓好改革创新和提档升级,深化拓展希望工程、青年文明号和“三下乡”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等育人载体,帮助青少年经风雨、受锻炼。

3.突出互联网引导。推进网络新媒体工作扁平化,探索建立市级青年新媒体中心,着力打造线上直达基层青年的传播矩阵。树立平台思维,成立枣庄市青年新媒体联盟,构建上下联动、多方合作、开放共享的资源配置和供给机制,增强网上思想引导的亲和力、感染力。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提升舆情风险分析研判能力,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志愿者、网络宣传员、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,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,构建清朗网络空间。

二、围绕党政中心,提高服务大局贡献度

4.积极参与疫情防控。组织动员各级团组织、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奋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,重点发挥青年志愿者、乡村好青年、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作用,配合做好联防联控、群防群治工作。持续开展“战‘疫’有你 守护有我”志愿服务,关心关爱赴湖北和济宁一线医护工作者家庭。实施“共青团助企复工”行动,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采取“六项措施”、当好“六个员”,重点围绕政策宣传、疫情防控、人才联络、便捷服务、金融纾困、法律咨询等方面,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。全面强化健康宣教,普及疫情防治知识。

5. 大力推动智能制造。聚焦市委市政府“智能制造优先发展战略”,发挥市青年商会、青创人才协会作用,实施“青年智造攻坚行动”,引导青年企业家成为枣庄智能制造的排头兵。积极对接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,举办青年企业家智能制造峰会,推介枣庄产业政策,推动优质项目落地。实施青年英才计划,评选首届枣庄市青年英才,组织开展经贸考察、观摩培训、政策解读、素质拓展等系列活动,培养一批青年创新骨干。

6.精准助力双招双引。深化“青鸟计划·枣聚英才”工作,持续完善枣庄籍优秀青年数据库、就业和实习岗位数据库,加快推进重点高校“青鸟驿站”建设,结合“高校人才直通车”,统筹开展专场招聘会和招聘路演,常态化开展枣庄籍高校学子恳谈会、座谈会和“家乡行”“返家乡”实习实践等活动,提高学子来枣就业创业的积极性。建立一批驻外团工委、青工委,搭建枣庄籍青年人才联络和服务平台。依托市青年商会,推进以企招商、以商招商。

7.切实服务乡村振兴。启动农村青年人才队伍优化提升“三年行动”,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、管理能力强、致富能力好的农村青年人才队伍,推动一批农村优秀青年人才成为入党积极分子、村“两委”后备干部、担任基层团干部。深化“村村都有好青年”选培计划,发挥各级好青年联盟作用,组织学习培训、分享交流、观摩考察等活动,制定出台更多优惠政策,促进好青年成长发展。继续推进共青团投身脱贫攻坚三年行动,常态化实施“金晖助老”“牵手关爱”行动,扎实推进东西扶贫协作工作,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战。

8.主动引领社会风尚。服务城市文明建设,持续做好“平安行·你我他”“小青枣学堂”“学雷锋”“暖冬行动”等品牌服务项目,新建一批青年志愿服务站,加强对已建站点的监督管理,完成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换届,推动志愿服务实体化、专业化、社会化发展。服务生态文明建设,动员全市青少年积极参与植绿护绿、青春护河、“小手拉大手 三十行动”等实践活动,新建一批市级青少年绿色实践基地,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播绿色生产生活理念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,从抵制恶俗婚闹、红白喜事新办等小切口入手,助力乡风文明建设。

三、坚持青年为本,增强服务青年实效性

9.推动规划落地落实。推动青年发展规划相关内容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,年内召开市区两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,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,加强与各部门间的横向沟通协调。抓好《枣庄市贯彻落实山东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(2019-2025年)实施方案》的落地实施,协调各级党政部门充分关心青年发展问题和实际需求,结合本地实际举办具体活动。

10.用活青年服务阵地。推动“青年之家”规范化、标准化建设,开展星级评定活动,倾力打造服务青年的线下门店。实施“筑梦计划”,依托“筑梦空间”为自由美术工作者、街舞从业人员、非遗传承人、独立音乐人等新文艺青年提供学习、展示、交流平台,加强对快递小哥服务引导和权益保障。加强骨干培训,举办“伙伴计划”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培训班,凝聚培养一批成长型青年领军人物。继续开展共青团参与政府购买服务,组建650人的青少年社工人才队伍,引导青年社会组织承接关爱留守儿童、社会融入、扶贫助困、婚恋交友等服务。

11.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。召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会议,开展第二批省级“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(村)”创建工作,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。开展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,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。以“彩虹伞”青少年法治自护教育品牌为统揽,广泛开展防溺水、禁毒防艾、安全自护、法治宣传等教育活动。通过“共青团与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面对面”活动、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渠道,充分倾听、把握青少年利益诉求。创新协商代言方式,探索组织优秀青少年列席两会,开展模拟提案征集活动,引导青少年有序政治参与。

四、深化改革攻坚,有效激发团的组织力

12.推动改革走深走实。开展共青团改革“回头看”,评估改革措施落实情况,列出清单、明确责任、限定时间、挂图整改,打通改革推进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深化青联改革,召开市青联七届三次常委(扩大)会议,指导青联下属协会有序换届,组织青联各界别和下属社团参与活动设计,提高服务大局贡献率。抓好学联、少先队改革,加强团教协作,进一步落实团员发展管理、分批入队试点、学校团队工作考核评价和规范化学校创建等重点工作。

13.提升基层团建水平。坚持党建带团建,开展“基层团建提升年”活动,进一步扩大团的有效覆盖、提升组织活力。持续开展基层团组织自查整顿工作,理顺市直机关团组织关系,形成团组织规范化运行的常态化机制。聚焦团员青年聚集的关键领域,以经济园区、“两新”组织为重点,加强基层团的组织与工作。做好“智慧团建”系统基础数据库建设,提高数据录入比例,提升数据有效度。继续推动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意见》落地落实,发挥镇(街)青年工作委员作用,进一步配强镇(街)团委书记,规范基层团建述职评议,推动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。

14.加强团员教育管理。严格入团政治标准,坚持团员发展关口前移,把“不信仰宗教”作为入团硬性指标,严格落实入团积极分子8学时团课制度,合理降低团青比例。广泛开展团员教育实践活动,加强入团仪式、重温入团誓词等仪式教育,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、网络文明志愿者,增强团员先进性光荣感。严肃团的组织生活,规范团费收缴、管理和使用。依托“智慧团建”系统,做好学校毕业学生团员组织关系线上转接工作,解决好“团队衔接”“学社衔接”“党团衔接”等问题。

五、全面从严治团,锤炼过硬作风树形象

15.加强机关党的建设。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“两个责任”,强化党的政治建设,提高政治能力,充分发挥班子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实的作用,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。巩固拓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成果,持续抓好巡视巡察整改,为推动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。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,规范团内请示报告制度,提升领导班子科学决策、民主决策能力。

16.强化团干部队伍建设。加强团干部成长观教育,在全市团干部中开展“四比四赛”活动,即比忠诚,赛纪律规矩;比担当,赛精神状态;比学习,赛能力水平;比作风,赛服务质效,强化政治锻造、强化工作历练、强化工作锤炼,着力打造一支让党放心、让青年满意的青年铁军。加大团干部协管力度,选优配强专兼挂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。开展团干部深入基层联系青年工作,成立6个工作组,由团市委班子成员担任组长,分别联系一个区(市),工作组成员每人联系一个镇(街),推动基层团组织重点工作抓实抓牢。

17.完善制度机制约束。建立项目化推进工作机制,对机关部室和下属单位实行“清单制”,重点工作周调度、月考核,用可量化的指标倒逼工作推进。对区(市)团委实行重点项目考评制度,从基层团组织建设、“青鸟计划”、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量化要求,推动市区两级共青团工作一体谋划、协同推进。

版权所有:共青团枣庄市委 地址:枣庄市新城区民生路629号 邮编:277800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(0632)3318652
鲁ICP备19047274号  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3001号 技术支持:滕州信息港